4月21日,南方網、粵學習記者實地探訪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及殘?zhí)貖W會場館廣州體育館,了解場館升級改造最新情況。據介紹,歷經256天,廣州體育館全面煥新,以“全場景智慧化、全齡段無障礙”的全新姿態(tài)正式亮相。
據介紹,廣州體育館升級改造由廣州建筑集團旗下恒盛集團負責。面對工期緊、技術要求高的挑戰(zhàn),項目團隊創(chuàng)新采用“分階段動態(tài)施工+數字孿生”模式,實現多工序無縫銜接。施工高峰期,150名建設者晝夜奮戰(zhàn),僅用256天便完成從施工許可到竣工聯合驗收的全流程,創(chuàng)造了大型體育場館改造的“灣區(qū)樣板”。
改造項目在保留原體育公園嶺南騎樓步行空間的基礎上,新增木棉花主題花壇,打造兼具地域特色與時代精神的全民運動空間。南廣場以原有雕塑為中心,通過動態(tài)施工與數字孿生技術精準優(yōu)化景觀布局,實現美觀性與功能性的統(tǒng)一。
從進場到落座,科技感無處不在。場館入口的3D視覺閘機可在0.3秒內完成人證核驗,AR導航系統(tǒng)將通過執(zhí)委會官方平臺實時推送最優(yōu)路徑至觀眾手機。部署在場館的2000余個AI攝像頭組成“天眼網絡”,可提前15分鐘預判人流聚集風險,自動觸發(fā)應急疏導方案。據恒盛集團機電工程師黎健介紹,場館的空調與照明實現了智能調節(jié),節(jié)能效率提升35%,獲評“綠色建筑一星級認證”。
作為殘?zhí)貖W會輪椅籃球主賽場,場館將無障礙設計提升至“全鏈關懷”標準。據介紹,1號館設有4個輪椅觀賽區(qū)(50席),盲道與城市道路無縫銜接,坡道坡度嚴格控制在1:12以內。環(huán)形感應助聽系統(tǒng)覆蓋了90%觀眾席,熒光盲道夜間可視距離達8米。特別設計的“多模態(tài)交互終端”更支持語音、手勢及手機APP三重操控,一鍵即可召喚手語翻譯或無障礙導航。
煥新后的體育館突破傳統(tǒng)場館的時空邊界。通過可升降隔斷系統(tǒng),籃球場可在48小時內轉換為萬人演唱會場地。保留的標志性拱形穹頂化身為巨幕,運用數字光影技術演繹廣府窗花等文化符號,打造“可閱讀的建筑IP”。賽后,場館還將上線“智慧健身艙”系統(tǒng),市民可預約VR訓練、AI體態(tài)評估等科技健身服務,讓全民共享智慧場館的長效價值?。據介紹,廣州體育館將成為全民健身的活力中心、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見證體育精神與城市文明的共融共生。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何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