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獻鮮花、喝交杯酒、拋五福果、行執(zhí)手禮……25日晚,由市委臺港澳辦主辦的第八屆“兩岸一家親——梅臺婚配夫妻婚慶”活動在梅城舉行,梅臺婚配夫妻代表重溫客家傳統(tǒng)拜堂儀式,在一場樸素而又浪漫的婚慶活動中奏響愛的交響曲,共譜“兩岸一家親”。
一場情意濃濃的“客家味”婚禮
禮花裝點著草坪,活動現(xiàn)場氛圍感拉滿,蒙蒙細雨助陣,更添浪漫氣氛。這是市委臺港澳辦為我市梅臺婚配夫妻精心策劃的一場集體草坪“婚禮”。
伴隨著喜慶悠揚的弦樂,7位身著旗袍的客家“新娘”面帶甜蜜笑容,各自挽著同樣盛裝出席的臺灣“姑爺”緩緩登臺,體驗了客家傳統(tǒng)拜堂儀式,并集體宣讀結(jié)婚誓詞。隨后,夫妻在在場嘉賓和家屬朋友的聲聲祝福中互獻鮮花、喝合巹酒、拋五福果、行執(zhí)手禮,重溫了當(dāng)初走進婚姻生活的幸福一刻。
“氛圍特別好,儀式特別又有意義,一下子把我們的記憶拉回了剛結(jié)婚時的那種憧憬,特別感動?!被卮鹩浾邌栴}時,梅臺婚配夫妻代表劉彥顯與妻子李燕雙手緊緊相牽,不時相視而笑,臉上的甜蜜“藏不住”。記者留意到,儀式結(jié)束后,在場梅臺婚配夫妻代表依然沉浸在溫馨的氛圍中,不時拿起手機,定格幸福瞬間。
兩岸姻緣,萬代相承?!皟砂兑患矣H——梅臺婚配夫妻婚慶”活動舉辦至今已有八屆,為我市緊密聯(lián)系臺胞、臺商,維護兩岸關(guān)系起到重要的牽橋搭線作用。據(jù)了解,梅州是廣東省涉臺婚姻登記人數(shù)最多的市,從1988年海峽兩岸通婚以來,我市共辦理涉臺婚姻登記9000多對。
以情促融延續(xù)“跨海峽”緣分
以愛之名,以情促融。梅臺婚配夫妻常年往來于梅州與臺灣,在促進兩地經(jīng)濟、文化的互通互融起到了橋梁紐帶作用,他們也用愛的方式延續(xù)著兩地跨越海峽的緣分。
梅臺婚配夫妻互獻鮮花。
“我是2007年來到梅州五華工作,還記得當(dāng)時梅州跟臺灣沒有直航,只能從五華搭乘大巴到深圳,再從深圳搭乘中巴到香港機場飛臺灣。而我與妻子就是在一趟五華到深圳的大巴上遇見的,當(dāng)時她就坐在我的身旁。”回憶起與妻子相遇時的場景,劉彥顯稍顯興奮。他告訴記者,妻子是地道的梅州五華客家“細妹”,與妻子的相識相知,讓他對梅州有了留戀和牽掛,堅定了留下來的心思。在梅15年,劉彥顯見證了梅州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常居臺灣的妻子則帶著客家文化跨越了海峽,“我們時常會帶臺灣的家人朋友過來梅州游玩,向他們宣傳大陸的惠臺政策,讓他們實地了解大陸的繁榮,感受大陸對臺灣年輕人的用心?!眲╋@說。
梅臺婚配夫妻喝合巹酒。
客家“新娘”潘秋雁與其先生李昭文的梅臺緣分,則始于一次“相親”。潘秋雁告訴記者,她的先生李昭文雖在臺北出生長大,但祖籍在梅縣雁洋?!拔覀兪?002年認識的,當(dāng)時我先生回家鄉(xiāng),因兩家親戚之間相識介紹,促成了一次‘相親’,我們的緣分也就此結(jié)下來了?!迸饲镅阏f,結(jié)婚20年來,她與丈夫相濡以沫,利用二人“兩地跑”的優(yōu)勢,時常向彼此的家人朋友分享在梅臺兩地的見聞,拉近了距離?!敖Y(jié)婚之前,我們是同胞,因為愛情,我們成了家人,家庭、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交融,心也越來越近。”潘秋雁有感而發(fā)。
作為此次“婚禮”證婚人的市委臺港澳辦主任鄧志興表示,梅州和臺灣兩地人緣相親,同文同種,兩地交流有良好的人文基礎(chǔ)。大陸新娘們遠嫁臺灣,相夫教子,在穩(wěn)定家庭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維護兩岸關(guān)系,促進兩岸和平統(tǒng)一進程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文字:梅州日報記者 林婉萍
圖片:梅州日報記者 林翔
編輯:李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