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梅州訊 3月23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二課正式開講。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再次擔任“太空教師”,在中國空間站面向全球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當日,我市的廣東梅縣外國語學校、梅縣區(qū)新城中心小學、梅江區(qū)美華小學、梅州師范學校附屬小學、蕉嶺縣城東學校、大埔縣大埔小學等多所學校組織師生同步收看直播課堂,與全國青少年同上一堂課,共同感受中國航天員帶來的科普大餐。
直播課堂點燃學生“太空夢”
梅縣區(qū)新城中心小學學生在認真觀看“天宮課堂”(吳海清 攝)
在“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太空“冰雪”實驗演示了失重狀態(tài)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液橋演示實驗展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水的表面張力作用;水油分離實驗演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的現象……“好神奇!好厲害!”觀看直播時,多所學校的教室里不時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和驚嘆聲,學生們都被神奇多彩的科學實驗所震撼。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亞平老師在空間站里給我們展示‘水油分離實驗’,讓我第一次知道,在地面上,水和油很難相融,但在空間站環(huán)境里,水和油之所以‘難舍難分’、長時間保持混合態(tài),是由于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密度分層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笨赐曛辈フn堂后,梅縣區(qū)新城中心小學六年級黃晨激動地跟記者分享觀后感,并說其長大后的夢想就是當一名航天員。
精彩的實驗課堂,還激發(fā)了學生們對科學知識的更多思考?!霸谥辈ブ?,王老師通過水的表面張力,將兩個水球成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液橋,她向我們拋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那如果想做一個更大的液橋該怎么做呢?”梅江區(qū)美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廖思好說,她覺得應該是要用比課堂上更大面積的塑料板和大量飲用水注成的大水球才能做成更大的液橋,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登上太空,去探究宇宙的奧秘。
梅江區(qū)美華小學組織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張瑜琳攝)
此外,“天宮課堂”結束后,梅縣區(qū)麗群小學梅州日報小記者站的小記者們還采訪了同學,既鍛煉了小記者的采訪能力,又深化了同學們對“天宮課堂”的感悟。被采訪的學生紛紛表示:航天員各項展示試驗深深吸引了自己,通過觀看直播,讓他們對空間站又有了新的認識。他們要加倍努力學習,像航天員一樣,將來為祖國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梅縣區(qū)麗群小學梅州日報小記者站的小記者對同學進行采訪。(周菊蘭供圖)
科學課持續(xù)講授航天知識
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地感受天地之間的差異,部分學校的老師還帶領學生們同步做科學實驗。在廣東梅縣外國語學校高二年級的教室里,學生們分小組進行了“水油分離實驗”,通過觀察航天員的演示和自己親身實驗體會,與同學進行研討,對微重力、密度等知識有了進一步認識,并紛紛在學校下發(fā)的“‘天宮課堂’(第二講)學習任務單”上記錄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
廣東梅縣外國語學校在做水油分離實驗 (王業(yè)康供圖)
作為廣東省青少年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國家級科普落地應用建設單位,梅州師范學校附屬小學以此次觀看“天宮課堂”為契機,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翱茖W教育是我校一大特色,近年來,我們學校在各級教育部門和市、區(qū)科協的關心指導下,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校內課后服務的時間,開展了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作、編程、電腦繪畫、小小科學家和科技勞動教育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痹撔8毙iL周清蘭表示,觀看“天宮課堂”直播課時,學生們都興致勃勃,下來,學校將給學生布置類似的實驗作業(yè),并在后續(xù)的科學課程上,結合“天宮課堂”的實驗進一步講明實驗原理,給學生們介紹更加詳細的航天知識,增強同學們對太空探索與科學實驗研究奧秘的向往。
梅州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學生在觀看“天宮課堂”(學校供圖)
“從2017年開始,學校就開設了物理、生物、機器人、天文、化學等不同類型的科創(chuàng)社團,每年還會聯合市科協等組織開展科技藝術節(jié),給學生帶來創(chuàng)意航模表演、科普游戲體驗、機器人展演等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泵房h區(qū)新城中心小學副校長黃文斌表示,學校將繼續(xù)積極引導學生種下崇尚科學、逐夢科技的種子,并把“天宮課堂”的相關航天知識穿插進日常的科學課程中,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索與科技創(chuàng)新的興趣。
梅州日報記者:吳海清
通訊員:周菊蘭 王業(yè)康 黃文麗
編輯:那葉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