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安全部了解到,《反間諜安全防范工作規(guī)定》施行三年多來,各有關單位積極落實主體責任,細化各項安防制度措施,反間防諜的人民防線進一步筑牢。下面,我們從正反兩個案例,看《反間諜安全防范工作規(guī)定》如何保駕護航、帶電生威。
保駕護航的“盾”
某高校認真落實反間諜安全防范責任,完善安全防范制度措施,建立起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體的多維反間諜安全防范工作體系。
一次,該高校核心科研領域專家赴境外參會辦理面簽時,簽證官員對專家參與的某科研項目十分關注,不斷問及研究進展和項目資金來源情況,該異常行為引起了專家的警覺,主動向學校反映。學校立即向屬地國家安全機關報告,并根據指導,開展出國(境)安全風險評估,制定應急處突預案,落實出國(境)行前提醒。專家在學術會議期間,果然遭遇了境外人員攀拉,對方以提供學術便利為誘餌希望進行“深度合作”。該專家根據出國(境)行前提醒,沉著冷靜應對,并在回國后第一時間向學校報告,既保護了自身人身安全又有力維護了核心秘密安全。
帶電生威的“劍”
某機關單位核心涉密人員李某某沉迷網絡賭博、欠下巨額賭債。為償還債務,李某某主動勾連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利用單位保密管理漏洞,將80余份涉密文件拍照發(fā)送給對方,收取間諜經費10萬余元。國家安全機關及時偵破案件,李某某因間諜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經查,該單位反間諜安全防范工作存在明顯漏洞,未對擬聘用到重要涉密崗位的人員進行必要審查,且涉密載體、涉密場所管理存在嚴重問題隱患,負責反間諜安全防范工作的工作人員和相關領導存在失職失責情形,應予問責。最終,該單位3名責任人員受到了黨紀政務處分。
反間防諜工作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各界同心協(xié)力。相關單位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堅持專群結合、標本兼治、預防在先的原則,健全完善反間諜安全防范制度措施和機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職責分明、高效有力的責任體系。將反間諜安全防范與自身業(yè)務工作緊密結合,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切實構筑起堅不可摧的人民防線。
總臺央視記者 李本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