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更好地宣傳與傳承廣東漢劇,展現(xiàn)其獨特魅力,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與梅州日報社聯(lián)合主辦“南國牡丹杯”青少年觀看廣東漢劇有感征文比賽。比賽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鼓勵青少年結(jié)合觀看廣東漢劇的體驗,用文字抒發(fā)感悟,展現(xiàn)傳統(tǒng)藝術風采。今起將陸續(xù)推出優(yōu)秀征文作品,敬請關注!
《天風海雨梅花渡》劇照。(張文婷 攝)
我與漢劇的美麗邂逅
●鐘雯莉(廣東梅縣外國語學校708班) 指導老師:藍斕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我意外收到老師的通知,要去參加漢劇《天風海雨梅花渡》的演出。那一刻,我既興奮又期待。這次與漢劇的美麗邂逅,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中國傳統(tǒng)戲曲文化的神奇大門。
走進報告廳,悠揚的樂聲飄進耳朵,一群大哥哥大姐姐正在調(diào)試樂器,他們專注的神情讓我不由自主地放輕了腳步。導演是位和藹的中年人,看到我有些拘謹,笑著安慰道:“別擔心,漢劇就是要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痹谒闹笇?,我很快學會了幾個簡單的舞臺動作。隨后,化妝師精心為我描繪妝容,造型師為我搭配了精美的服飾,這些都讓我感受到漢劇團隊的專業(yè)與熱情。
走進休息區(qū),這里的景象讓我大開眼界。演員們有的在對鏡描眉,有的在輕聲練唱,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油彩香。最引人注目的是兩位“榕妹”的扮演者:一位活潑靈動,像鄰家小妹;一位端莊優(yōu)雅,身著大紅嫁衣,正在反復練習著臺步和唱腔。得知她們飾演的是同一個人物時,我驚訝不已,對此次演出充滿期待。
《天風海雨梅花渡》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主人公順叔常年往返南洋、梅州之間,為鄉(xiāng)親們送“僑批”。葉常林在海外謀生,多年未與家人聯(lián)系。他的媳婦柚英為救治重病的婆母,不得不賣掉女兒榕妹。痊愈后的婆母想贖回孫女,于是寫信托順叔交給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葉常林,讓兒子寄錢回來。順叔遠赴異國,找到了葉常林,并成功籌到了錢,不料卻遭遇海難,錢款悉數(shù)落水。順叔心生愧疚,于是變賣家產(chǎn),把自己的錢假裝成“僑批”,交給了柚英一家,促成了葉家團圓。此后,他淪落為黃包車夫,艱難度日。最終,在榕妹婚禮上,真相大白,順叔被邀請到上等座。
演出開始后,我還在后臺。小榕妹的扮演者特別讓我佩服。在臺下因感冒未愈不斷咳嗽的她,一上臺卻立即進入狀態(tài),清亮的嗓音完全聽不出病態(tài)。她在臺上的樣子深深印在了我心里,這也讓我更加期待那位“出嫁榕妹”的扮演者。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終于等到“紅衣姐姐”驚艷亮相。她用精湛的表演,將榕妹結(jié)婚的喜悅和得知真相后的復雜心緒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隨后,我被導演告知上場。此時,我心跳如鼓,手心全是汗水。我扮演的是喜宴上的女賓,雖然只有幾個簡單動作,卻絲毫不敢大意。演完后,我便落座,靜靜地欣賞專業(yè)演員們的表演。
作為小配角,短短幾十分鐘的表演已讓我腰酸背痛,而那些專業(yè)演員需要完成整場演出,其艱辛可想而知。漢劇演員們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令我肅然起敬——他們不僅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的基本功,更要深入理解角色內(nèi)心,將傳統(tǒng)文化以最生動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
感謝這次美麗的邂逅,讓我近距離領略到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周恩來總理稱贊廣東漢劇為“南國牡丹”,確實名不虛傳。
在我看來,漢劇不僅是客家人的戲、廣東人的戲,更是我們所有人的戲。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這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更需要我們的關注和傳承。希望有更多人能走近漢劇,聞一聞這朵“南國牡丹”的獨特芬芳。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有責任了解和傳播這些文化瑰寶,讓這朵“南國牡丹”永遠綻放光彩,不被時光的塵埃所掩蓋。
一出梅花渡 一世客緣情
●劉航(梅江區(qū)芹洋學校701班) 指導老師:鐘林秀
在一個芳菲競放的春日下午,我隨著全班同學到學校體育館,觀看了一場令人永難忘懷的漢劇——《天風海雨梅花渡》。
故事發(fā)生在晚清,那時,很多人為發(fā)家致富前往“南洋”或打工,或做生意。他們有的實現(xiàn)夢想,衣錦還鄉(xiāng),榮歸故里。有的則從此斷了音訊,下落不明……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故事的主人公——一個送信者(唐海順)登場了,他為尋找一個小女孩的父親,毅然只身遠渡重洋,輾轉(zhuǎn)馬來西亞、美國,最終成功幫助了小女孩。
這個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令人驚嘆,鑼鼓聲隨著角色動作唱詞的變化而時緊時緩,讓我自身臨其境,心也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那個時代,目睹了無數(shù)懷揣夢想的青年的壯志豪情。
這部劇有著濃厚的客家特色。客家民謠,客家口音,以及出現(xiàn)在華工手中的那一包家鄉(xiāng)的梅菜干,無不散發(fā)著濃郁的客家氣息,傳遞著獨特的客家文化。演員們功底深厚,演技精湛,那“紅頭船”到來時人們期待的神色,當順叔看到中國工人被欺壓時憤恨的表情……無一不牽動著我的心弦,他們將盼歸、思鄉(xiāng)、念親、愛友、悲憤、欣喜等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一并在舞臺上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
令我贊嘆的并不止于劇中曲折的情節(jié)和豐富的情感,更在于它所彰顯的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主人公順叔不顧個人安危前往美國,只為幫助那個孤苦無依的小女孩,這是關愛弱者、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zhì)。被幫助的小女孩在成人后接濟窮困的順叔,這是知恩圖報的典范。只要我們細心、認真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這部漢劇集中體現(xiàn)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中華傳統(tǒng)美德,值得我們每一位華夏子孫學習和傳承。
在當今快節(jié)奏的學習和生活中,不少人認為“一句話唱半天的”漢劇,京劇以及其他傳統(tǒng)的戲劇不應該走進時代潮流。如今,傳統(tǒng)戲劇的舞臺不斷減小,而Talkshow、RAP、嘻哈等外來節(jié)目則憑借其節(jié)奏快、材料新的特點不斷轟炸著年輕人的舞臺。我認為,我們不應放棄中國傳統(tǒng)戲曲文化,反之,我們應該將其發(fā)揚光大,才能使我們在被生活中的浮躁困擾時,在戲曲的韻律中找到一方滋養(yǎng)心靈的凈土,獲得一份難得的閑適與寧靜。
從《天風海雨梅花渡》這部劇中,我們能領悟到客家人那份堅韌而深沉的情懷,并從中感受到中華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一出梅花渡,一世客緣情。這出漢劇值得所有華夏兒女共同品鑒。
渡盡風波見信義
●劉映婷(梅江區(qū)芹洋學校 701班) 指導老師:鐘林秀
風雨赴重洋,一諾值千金,盡顯家國情懷。
——題記
莎士比亞曾說:“戲劇是時代的綜合而簡練的歷史記錄者?!闭\哉斯言!戲劇恰似那真實的一面鏡子,洗滌心靈,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暫與無常濃縮其中,讓觀眾在短暫的時間里,感受人生的波瀾壯闊。
清風輕拂臉頰,時間定格,思緒飄回那天。我們在學校體育館中觀看漢劇表演。主持人在妙語連珠地講解戲曲知識,不禁驚嘆于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戲曲演員自信昂揚地粉墨登場,我感嘆漢劇演員妝容之夸張,旋即領悟,這恰是我們文化自信的獨特彰顯。不同的衣服象征不同的性格,舉手投足間,皆是歲月的沉淀與文化的傳承。此劇講述了舊社會農(nóng)民葉常林為謀生計前往海外,其妻柚英獨自艱難持家,為救母治病,忍痛賣女。之后又懇求唐海順尋找丈夫,贖回女兒,歷經(jīng)千辛萬苦,不負眾望,最終家人團聚。
唐海順對承諾的堅守,數(shù)十年如一日,縱使遭遇海難,依然堅守承諾,無不告訴我們要誠實守信,“言必行,行必果”。唐海順用自己的錢充作僑批,不惜變賣家產(chǎn)也要彌補虧空。正是像唐海順這樣千千萬萬的勞動者為國家共同獻力,恰似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那般無私。唐海順歷經(jīng)千辛萬苦,面對困難,不屈不撓,堅持不懈,正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
一場戲蘊含一番深意?!短祜L海雨梅花渡》啟示我們信守承諾,遇難要迎難而上,為祖國的發(fā)展與進步貢獻力量。生活中,無數(shù)懷揣拳拳愛國之心的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周恩來總理年少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生為國家鞠躬盡瘁;乒乓球奇才孫穎莎自幼苦練,終在國際賽場為國爭光;更有無數(shù)科技人才,潛心鉆研,為國家科技事業(yè)添磚加瓦。
現(xiàn)如今,我們生在繁華盛世,沐浴在和煦春風之中,更應該擔起我們這一代的使命,找準青春進取的方向,奮力書寫挺膺擔當?shù)那啻浩隆?/p>
劇終,葉常林一家闔家團圓,恰似當下國家富強、國泰民安的盛世圖景。我們應積極進取、勤學好問、夯實基礎,愿以吾輩之青春, 捍衛(wèi)盛世中華!
點擊下方文字,了解征文比賽投稿方式↓↓
>>@梅州市中小學生,征稿啦!觀看廣東漢劇有感,快來投稿!
編輯:黃煒明
審核:張英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