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廣東志愿故事,擦亮“志愿廣東”品牌。2025年1月7日下午,“志愿廣東,當燃有我——廣東志愿服務先進典型事跡分享會”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行。十位志愿者代表在現(xiàn)場講述志愿經歷和暖心事跡。廣東省志愿者聯(lián)合會會長顧作義出席活動并致辭。
活動現(xiàn)場。
顧作義在致辭中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廣東省志愿者聯(lián)合會工作的各級部門表示衷心感謝,并對一線服務的志愿者們致以崇高敬意。
他表示,近年來,“志愿廣東”品牌日益響亮,“我志愿、我快樂”已成社會風尚,涌現(xiàn)出一批批可親、可敬、可學的先進典型。
這些志愿者們在應急救援、鄉(xiāng)村教育、生態(tài)保護、“百千萬工程”等多個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有的救人于危難之中、助人于急需之時,有的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兩山”理念,助力鄉(xiāng)村振興,還有的用“志愿橋”搭建了通達無間的“連心橋”,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將廣東的志愿故事傳揚開來,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力量,帶動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務實踐中來。
顧作義認為,講好志愿者的故事,要彰顯時代精神。要抓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重點,生動詮釋志愿者的互助精神、進步精神,引導人們用自身的善行義舉影響他人、帶動社會。要賦予豐富情感,學會“以情動人”“情景交融”,實現(xiàn)觸景生情,還要學會“情韻兼勝”,讓藝術的“韻”融入故事當中,做到以美潤心。
顧作義提出,講好志愿者的故事,還要用智慧手段,讓志愿故事的人物活起來,使故事具有新鮮度。要創(chuàng)新傳播路徑,借助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迅速傳播,以更貼近當代人生活的方式展現(xiàn)志愿文化之美;要運用大數(shù)據分析受眾的興趣偏好,使志愿故事更具針對性和感染力,讓故事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和內心;要利用數(shù)字技術對志愿文化資源進行數(shù)字化、虛擬化處理,使之生活化、場景化,發(fā)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顧作義表示,廣東省志愿者聯(lián)合會將加大致敬嘉許優(yōu)秀志愿者的力度,讓志愿服務精神成為人們追求的文明之光,成為時代風尚,成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內化為時代品格,為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澎湃動力,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廣東實踐中書寫更加絢麗的志愿服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