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南植物園的謝丹工程師發(fā)現(xiàn)鼠尾草屬新種——泰寧鼠尾草,相關研究在線發(fā)表于Phytotaxa。
鼠尾草屬是唇形科中最大的屬,全球約有1000種,廣泛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西亞和東亞。我國鼠尾草屬物種多樣性很高,其中大多數(shù)是特有種。早期對鼠尾草屬的分類修訂主要基于形態(tài)證據,導致一些新物種被忽略。分子證據的應用和實地調查的加強為了解這一復雜群體提供了新視角。一些被忽略的鼠尾草屬物種,如張家界鼠尾草(Salvia daiguii, 圖1)和光葉鼠尾草(Salvia glabrifolia, 圖2)相繼得以發(fā)現(xiàn)、描述和命名。
圖1:張家界鼠尾草圖版(圖片來源于原始文獻)
圖2:光葉鼠尾草圖版(張夢華提供)
據了解,2022年,福建省建寧縣植物專家高元龍在泰寧縣狀元巖考察時發(fā)現(xiàn)了一種葉片革質且葉脈金黃的鼠尾草,并引種在庭院栽培觀察,認為可能是一個新物種。2024年5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引種保育團隊科研人員與高元龍前往其棲息地考察,并對其種群和個體形態(tài)特征進行觀測。同時采集標本和DNA分子材料,并引種活體材料在華南植物園進行栽培保育。
團隊通過查閱本屬植物模式標本和原始文獻,結合形態(tài)和分子證據,確認其為新物種,并以發(fā)現(xiàn)地福建泰寧將其命名為泰寧鼠尾草(Salvia tainingensis, 圖3 & 4)。除模式產地外,該種在南平邵武縣將石省級自然保護區(qū)也有分布(圖5)。泰寧鼠尾草之前一直被鑒定為地埂鼠尾草(Salvia scapiformis, 圖5 & 6)。事實上,泰寧鼠尾草與光葉鼠尾草和張家界鼠尾草在形態(tài)上更為相似。泰寧鼠尾草葉片薄革質、基部近圓形或楔形、葉正面密被易脫落長柔毛、上唇外面密被長柔毛,可與三者進行區(qū)分。泰寧鼠尾草性狀獨特、觀賞價值高,具有一定的園林應用潛力。
圖3:泰寧鼠尾草圖版
圖4:泰寧鼠尾草模式標本
圖5:被定為地埂鼠尾草的泰寧鼠尾草(圖片來源于PPBC,陳新艷攝)
圖6:地埂鼠尾草圖版(張代貴提供)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王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