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chǎn)品盛行的當下,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卡牌如今再度興起。近日,有市民向記者反映,一種盲選卡片風靡我市各小學校園,學生們會比拼卡片的稀有程度,還會交換、轉賣卡片,沉迷者甚至還會花幾百至上千元購買卡片,這種現(xiàn)象讓不少家長憂心忡忡。小小卡片究竟有何“魔力”?為何如此吸引學生?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文具店售賣的各式動漫、游戲卡包。
梅城多家文具店售卡包
價格越高越容易抽中“好卡”
4月6日,記者走訪了梅江區(qū)沿江東路、團結路、江南路、新中路,梅縣區(qū)憲梓北路、楣桿北路等多家位于小學校園周邊的文具店發(fā)現(xiàn),每家文具店均有售賣各式卡包,且多被擺在店內(nèi)顯眼位置。
“阿姨,這盒雷鳴版的奧特曼卡怎么賣?”“40元”“那我們過段時間攢夠了錢再來買吧!”正值下午放學時間,位于梅縣區(qū)憲梓北路的一家文具店內(nèi),幾位小學生結伴在貨架前挑選卡片,并詢問價錢。
記者發(fā)現(xiàn),該店在入門處設置了卡包專區(qū),擺放了奧特曼、火影忍者、斗羅大陸、假面騎士、植物大戰(zhàn)僵尸等各式動漫、游戲卡包。卡包分為傳奇版、競技版、黑鉆版、榮耀版、收藏版等,價格不一,便宜的1至10元,貴的上百元。
當記者假裝要給家里小孩送卡包禮物,不知如何選擇是好之時,店主立馬熱情地向記者“安利”不同的卡包?!叭绻徒o男孩,選奧特曼卡準沒錯,奧特曼卡包也是店里銷量最大的卡包,如果是送給女孩,可以選擇葉羅麗或者冰雪奇緣的?!钡曛鞅硎?,店內(nèi)不同價位的卡片都很暢銷,價格越貴,抽到“好卡”的概率越高。
經(jīng)過交流,記者從該店主口中得知,每一袋卡包里一般有5至10張卡片,卡片分各種“等級”,從“R”(英文單詞Rare,指稀有)到“SR”(英文單詞Super Rare,指超稀有)“SSR”(英文單詞Superior Super Rare,指特級超稀有)等應有盡有,等級超過“SSR”以上的卡片就被學生們稱之為“好卡”。聽到店主介紹得這么仔細,在一旁選購的小學生也熱心地向記者解釋道:“10元以下的卡包很難抽到‘好卡’,像300多元一盒的奧特曼紀念卡盒,除了有收藏冊外,里面肯定會出幾張比SSR等級還高的卡,買多了的同學都能根據(jù)不同價錢來判斷卡包出‘好卡’的概率?!?/p>
不斷購買交換卡片
線上線下同樣熱銷
記者在多所學校門口進行隨機采訪發(fā)現(xiàn),在采訪的近20名小學生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學生表示曾有過集卡行為,一至三年級學生參與比例較高。此外,記者還走進一個52人的三年級班級調查發(fā)現(xiàn),在30多名有集卡行為的學生中,男生占20多位,“集卡”率遠高于女生。
某有4年“卡齡”的二年級學生向記者展示其集的卡。
三年級學生濤濤(化名)告訴記者,他從幼兒園中班起便開始集奧特曼卡,一開始只是喜歡奧特曼,抱著收藏的心態(tài)讓家長買卡包。上了小學后,他發(fā)現(xiàn)學校有不少男生都會集卡片,而且卡片有分不同的級別,便每次買卡包都期待能抽到稀有卡片,誰得到的稀有卡越多,誰在同學眼中就更有“面子”。有時候好朋友之間還會互相交換卡片,增進彼此的感情。漸漸地大家就對集卡上癮,不斷地購買和交換卡片。
“有時候放學看得到校門口一群男生拿著一堆卡片在地板上進行‘博卡’,就是用手掌拍地,誰能把對方的卡利用氣流拍翻了,誰就能贏得對方卡片。”六年級學生劉琳(化名)說,有些商店還提供換卡服務,比如集齊了幾張SR等級卡片就能換一張SSR等級卡片,這也促使很多學生癡迷集卡,經(jīng)常買了卡包當場拆卡,一些低等級且重復的卡片則被當場丟棄,只留高等級卡片。有些學生還會把稀有卡以10元至100元不等的價格在同學間進行出售,用賣卡賺的錢再進行買卡,如此循環(huán)往復。
此外,記者還發(fā)現(xiàn),此類卡片不僅在線下熱銷,線上銷量同樣驚人。以奧特曼卡片為例,某電商平臺售量上萬的店鋪不計其數(shù),還有不少收藏者在二手交易平臺展示或售賣稀有卡片,一些絕版的卡片甚至被炒到1200多元。
家長從“不在意”到擔憂
專家建議家校聯(lián)合引導孩子
多數(shù)80后父母,其實對“集卡”并不陌生,買小當家、小浣熊干脆面集水滸卡和三國卡是那代人的集體回憶。
“干脆面按大小售5毛或者1元錢,每包里面都有卡片,像水滸卡有108張,全靠運氣抽,而且以前我零花錢很少,所以過去我集的卡也比較少?!?0后家長王智聰告訴記者,其孩子今年上四年級,起初他并“不在意”孩子的集卡行為,甚至還會主動買卡包獎勵孩子,直到有次他發(fā)現(xiàn)孩子偷偷拿他錢買了盒近50元的卡片,他才開始擔憂。“日積月累下來,我孩子已經(jīng)集滿了七八本集卡冊,買卡片的錢也花了上千元了,他跟我們過去集卡的性質完全不一樣,已經(jīng)到了‘癡迷’的程度,我跟多位家長也探討過,都覺得是我們這代父母有些太過‘寶貝’孩子,有求必應,總覺得花點小錢不算什么,沒想到助長了孩子這錯誤的‘消費觀’?!蓖踔锹斦f。
某小學生的集卡收藏冊。
其實,不少學校早在前兩年便發(fā)現(xiàn)學生圈內(nèi)風靡“集卡”,老師們也紛紛出招,引導小學生理性集卡。“前兩年特別多學生把卡片帶到班上來玩,我除了教育他們要理性集卡外,還在班內(nèi)設置了‘舉報機制’,讓學生互相舉報同學違規(guī)帶卡進校的行為,現(xiàn)在帶卡進校的行為明顯少了很多?!比昙壗處熽惲枇毡硎?,雖然學校能嚴控孩子不帶卡進校,但是校外和家里的集卡情況,老師們其實很難掌握到。
針對集卡現(xiàn)象,梅江區(qū)長沙中學校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應急專家組成員梁劍輝分析道,盲抽的卡包和文具盲盒一樣,都是商家抓住了孩子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和神秘感。其中,集卡是孩子們把對動漫、游戲等的熱愛轉移到周邊產(chǎn)品上,而商家為推銷產(chǎn)品,推出各種各樣不同價值的卡片,再加之炒作引導,孩子們往往容易沉迷其中,一旦入迷就會衍生諸多問題,如攀比、偷盜等。他建議,家校雙方應共同配合,注重對孩子的關心,加強引導,讓孩子學會正確處理游戲與生活的關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避免跟風購買卡片。此外,相關監(jiān)管部門也應加大監(jiān)管力度,看各商店是否存在違規(guī)銷售、引導未成年人購買等行為。
圖文/梅州日報記者:吳海清
編輯:羅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