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梅州訊 隨著臺風“杜蘇芮”逼近,梅州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省、市防臺風工作部署,全面落實防臺風“六個百分百”要求和“三聯(lián)系”制度,搶抓時間窗口做好各項防御工作,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安全隱患再排查
記者了解到,受臺風影響,全市50家A級旅游景區(qū)已全部關停;全市生產建設的63家非煤礦山企業(yè)已經全部停產停工,撤離人員788人。梅州海事局督促432艘船舶和9個涉水工程落實防臺安全措施,移泊船舶23艘,吊離上岸5艘。梅州供電局組織人員對轄區(qū)電力設備設施開展“地毯式”隱患排查,做好沿河、低洼地帶桿塔基礎巡視、加固;對轄區(qū)配電線路和設備開展特殊巡視,及時清除周邊漂浮物及超高樹竹。
7月27日,大埔縣、豐順縣先后將臺風藍色預警信號升級為臺風黃色預警信號。連日來,大埔縣共派出247個工作組對516宗水利防洪工程、294處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98處建筑工地、10處內澇黑點、公路沿線邊坡開展全面排查,轉移風險較高的高陂古西、三河梓里等地質災害點群眾23人。豐順縣搶抓窗口時間落實臨災排險八個“再查一遍”,共組織115個工作組510人開展排險除險,排查水利防洪工程221宗、各類建筑工地51處、采砂船83艘、地質災害隱患點137處、內澇點15處、市政園林設施157處、其他設施(場所)39處,督促檢查落實好風險防控措施,累計處置各類安全隱患22處。該縣采砂船83艘、自用漁船199艘全部按要求拋錨加固,人員全部上岸。同時,堅決執(zhí)行“三避讓”“三個緊急撤離”要求,排查并轉移高風險區(qū)域應轉移人員185人。
據(jù)悉,目前梅江區(qū)1224名戶外施工人員均已撤離作業(yè)現(xiàn)場,全區(qū)37處應急避險場所均處于待命狀態(tài)。梅縣區(qū)組織全面排查整治地災點、山塘水庫、非煤礦山、建筑工地、削坡建房戶、養(yǎng)老院、城市易澇點等風險隱患,統(tǒng)籌協(xié)調消防、人武、應急、志愿者等力量,共預置搶險隊伍390支4497人,完善412個安置點生活設施,確保防汛救災力量充足、物資充沛。
興寧全面開展排查整治工作,至27日共排查水利防洪工程486宗,建筑工地98處,地質災害隱患點82處,內澇黑點35處,以及廣告牌、鐵皮瓦、塔吊、綠化樹、電線桿、路燈等各類隱患220處。共處置各類安全隱患23處,關停工地12處、旅游景區(qū)5處,共轉移削坡建房戶和危房住戶17戶28人。
蕉嶺縣廣福鎮(zhèn)網(wǎng)格員深入各村(居)巡查山塘水庫、低洼地帶、易澇點、建筑工地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等重點區(qū)域,進村入戶做好防臺風宣傳工作。至27日完成全鎮(zhèn)4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及111戶削坡建房戶巡查工作,發(fā)放避險通知書160余份;疏通河道堵塞物23處,發(fā)放停工通知書78份。
做足救援準備
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應急系統(tǒng)黨員突擊隊132名隊員均奮戰(zhàn)在防御臺風一線,市礦山救護隊50名隊員已經進入防臺風臨戰(zhàn)狀態(tài),將嚴格落實防臺風及后續(xù)應急救援各項措施。
梅縣區(qū)民兵應急分隊所有人員集結待命,全部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同時對防御臺風救援器材裝備進行了全面清點和檢測,對各類車輛、沖鋒舟、救生衣、橡皮艇、無人機、衛(wèi)星電話等關鍵裝備清點、補充和維護,并對裝備性能進行全面測試,確保裝備底數(shù)清性能好。隨后還組織民兵應急連、應急排開展人員緊急拉動演練,切實提高防臺風綜合應急能力,確保隨時能遂行任務。
豐順縣安排縣綜合應急救援隊伍15人到黃金鎮(zhèn)提前駐防,根據(jù)實際情況調配力量到可能受災區(qū)域附近值勤。同時對沖鋒舟、橡皮艇、木樁、編織袋、石料等防汛物資進行再檢查,并提前儲備救災帳篷267頂、棉被1065床、折疊床790張、發(fā)電機10臺等救援物資一批,全縣282個應急避險場所已全面啟用。
梅州日報記者:劉曉娟 吳麗伶 鄭煒梅 丘瓊 洪國棟 林玉瑩 陳思杰 林德培 張瑩娜
通訊員:龔志通 殷彥彬 陳曉婷
編輯:羅歡歡
審核:蔡顏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