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廣州企業(yè)的一則消息震動了全球航空界。
中國民航局向兩家公司同時頒發(fā)了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證),分別是億航智能旗下全資子公司廣東億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及其在合肥的合資運營公司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而億航智能的總部設在廣州。
這是全球首張載人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運營合格證(OC證)。這意味著億航成為全球首個集齊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標準適航證(AC)和運營合格證(OC)的“四證玩家”,真正解鎖了“空中出租車”的商業(yè)化運營權限。
為什么是億航?
億航作為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廣州企業(yè),既非航空巨頭,也非傳統(tǒng)車企,為何能在短短10年間從“草根”蝶變?yōu)槿虻涂战洕念I航者?
2016年,當大眾還在討論無人機航拍時,億航已在美國CES展上拋出一顆“炸彈”——全球首款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億航184”。
這款形似“放大版無人機”的飛行器,首次將“打飛的”從科幻片中搬進現(xiàn)實。盡管當時外界質疑聲不斷,但億航創(chuàng)始人胡華智堅信:“未來的城市交通一定會擴展到三維空間?!?/p>
此后,億航開啟了“瘋狂打怪升級”模式:
2019年,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業(yè);
2023年,EH216-S接連斬獲TC、AC、PC三證,拿下“造車資質”;
2025年,OC證落地,完成“上路許可”的最后拼圖。
這一路,億航幾乎以每年一個“全球首創(chuàng)”的速度,拿下了行業(yè)規(guī)則制定權。
其商業(yè)模式是“硬件銷售(占當前收入80%以上)+運營服務(未來核心)”,聚焦文旅觀光、短途通勤等場景,目標是將“打飛的”成本降至出租車水平。
載人飛行,安全是命門。億航“死磕”技術,EH216-S打出“無人駕駛+全冗余設計”的安全“王牌”。這些技術不僅讓EH216-S通過了中國民航局的嚴苛適航審查,更在全球積累了超6.4萬架次的安全飛行記錄。
財報顯示,億航智能2024年總收入為人民幣4.562億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較2023年的1.174億元增長288.5%。
低空賽道還有多少弄潮兒?
如果說億航是廣州低空經濟的“頭號玩家”,現(xiàn)在這條賽道上已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者。
小鵬匯天,憑借“陸地航母”狂攬5000臺訂單。
2020年9月,小鵬汽車投資的小鵬匯天正式成立,公司從十幾名成員開始,逐漸聚起一支近千人的隊伍。
去年,小鵬匯天另辟蹊徑推出全球首款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飛行汽車的智造基地在廣州開發(fā)區(qū)破土動工,這是全球首個利用現(xiàn)代化流水線進行大規(guī)模量產的飛行汽車工廠,規(guī)劃年產能1萬臺,量產型號的“陸地航母”至今已斬獲5000臺訂單。
4月1日,小鵬匯天宣布,“陸地航母”量產工廠獲得12.6億元銀團貸款,作為目前全球范圍內最大一筆用于飛行汽車生產的銀團貸款,直接把小鵬匯天的量產計劃推上快車道。
極飛科技,農田上空的“無人機軍團”。
廣袤的農田上空,極飛科技農用無人機忙得不亦樂乎,播種、管理、噴藥……在這些“種田神器”的幫助下,就算是種田“萌新”,也可以僅憑一部手機就管好300畝地,抵得上以前80人的工作量。
2015年至今,極飛科技推出的農業(yè)無人機售價從20萬元降至4.8萬元,大部分用戶已由無人機職業(yè)飛手變成家庭農場,產品覆蓋全國超90%的農村地區(qū)。
這只是廣州低空版圖的一角。4200多家企業(yè)組成的低空經濟超級矩陣已排名全國第二,其中不乏億航智能、小鵬匯天等“全球獨角獸”,另外還有更多的“隱形冠軍”:電子五所當起行業(yè)“質檢裁判”;成至智能工業(yè)無人機在高壓線上跳“空中芭蕾”;合利智能正悄悄布局eVTOL運營網絡。
廣州一馬當先
讓天馬行空的想象真正落地的是兩樣東西:政策與場景。
2024年是我國低空經濟產業(yè)發(fā)展“元年”。
這一年,廣州正式頒布《廣州市低空經濟發(fā)展實施方案》,目標是到2027年低空經濟整體規(guī)模達到1500億元左右。
一邊是銳意創(chuàng)新的無人機企業(yè)向著技術“無人區(qū)”進發(fā),一邊是沉淀多年的汽車產業(yè)為低空經濟騰飛打下穩(wěn)固的基礎。
從“智車之城”向“天空之城”進發(fā),廣州率先起航。
廣州的底氣首先來自深厚的制造業(yè)根基。作為全國三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廣州擁有完善的整車和零部件產業(yè)鏈。當傳統(tǒng)車企向飛行器轉型時,電機、電池、輕量化材料等供應鏈可直接復用。
身處粵港澳大灣區(qū)核心,廣州既能吸納深圳的科創(chuàng)資源、香港的金融資本,又能依托珠三角的龐大消費市場。以億航為例,其研發(fā)中心設在廣州,試飛基地布局珠海,融資渠道對接香港,應用場景輻射大灣區(qū)11城。這種“灣區(qū)協(xié)同”效應,讓廣州成為低空經濟的“超級樞紐”。
2023年,黃埔區(qū)設立全國首個低空產業(yè)創(chuàng)投基金,規(guī)模達100億元;啟動建設5.2平方公里的低空產業(yè)園;對符合條件的低空產業(yè)項目獎補最高3000萬元。
在全國首推“空域數字化”試點、首創(chuàng)“低空天路”系統(tǒng),一系列“全國首推”“全球首創(chuàng)”的突破性舉措,構建起“技術研發(fā)—場景應用—產業(yè)培育”的全鏈條支撐體系。
邁向“天空之城”,廣州正以低空經濟為支點,撬動一場交通、產業(yè)、城市治理的全面升維。
南方日報記者 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