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梅州訊 12月25日,由“中國創(chuàng)意產業(yè)領軍人物”梅洪導演率國內一線團隊傾力打造,全球首臺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實景演出《原鄉(xiāng)》將在位于梅縣區(qū)丙村鎮(zhèn)的中國·梅州客都人家康養(yǎng)文旅綜合體(以下簡稱“客都人家”)正式公演。激昂的旋律曲調、唯美的舞臺呈現(xiàn)、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展示了這部戲劇巨大的魅力,但臺上的光鮮亮麗離不開臺下的辛勤付出,記者日前走進《原鄉(xiāng)》劇場了解臺前幕后的故事。
執(zhí)行導演李琰峰和燈光設計師調試水舞臺的燈光效果,極力讓燈光配合音效、舞臺造型,烘托戲劇的氛圍。
“感情還不夠,要再豐富一點!”“音樂,要跟上,前面那段再來一遍?!弊哌M客都人家《原鄉(xiāng)》劇場,遠遠地就能夠聽見導演指揮著演員排練的忙碌聲,臺前幕后也是一片忙碌景象?!拔覐拈_始接觸這個項目到現(xiàn)在已經一年多了,但目前還在不斷地打磨細節(jié),要將來自全國各地近200名演員排在一部戲里難度還是很大的,整個演出只有80分鐘但我們想呈現(xiàn)100分的演出效果,將客家人愛國思鄉(xiāng)、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偉大情懷展現(xiàn)出來?!眻?zhí)行導演李琰峰說。
晚上7點半后,負責屏幕內容的視頻組工作人員等到演員們開始聯(lián)排才稍做休息,開始他們的“午飯”。
為了將角色扮演好,演員們都很賣力,不辭辛苦地一遍又一遍進行磨合、排練?!拔以趧≈邪缪荨诛L眠’和傷兵,一人分飾兩角,前后間隔只有5分鐘,需要嚴格把握時間。挑戰(zhàn)最大的是排升降電梯那場戲,11部升降電梯隨音樂而動,中間有二三十厘米的接縫,差一秒沒上去就上不去了,要克服心理恐懼才能做到?!毖輪T羅鈺濤說。沒有表演經驗的演員黃超告訴記者,由于此前沒接觸過舞臺表演,所以一切都需要從頭學起,比如表情管理等,練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劇場離家很近但也幾乎沒時間回家。
水舞臺燈光調試時為保證效果需演員到場,2個多小時的戶外低溫仍然讓水池上方的女演員們像企鵝一樣抱團取暖。
后期排練需配合舞臺燈光效果,經常一排練就到半夜,演員趁設備調試的時間靠著道具休息。
“機緣巧合,我被選上了扮演‘客家母親’這一角色,整場演出是由這個角色帶著觀眾轉場,娓娓道來每一幕的故事,因此我的臺詞相較于其他演員來說多了四五倍的量,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才背下來。而這個角色又是有一定年紀的,自己身高比較高需要彎腰來表演,所以全場演完后都疼得直不起腰和腿,每天需要系五六個小時的腰帶才能緩解疼痛?!毖輪T舒曉宇告訴記者,除了表演方面要克服的困難,在氣候和飲食方面都比較不適應,來梅州快一年瘦了十幾斤。
身高1米7的舒曉宇場上全程彎腰演繹“客家母親”,這讓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她只能每天用護腰帶緩解疼痛。
一個完整的演出,除了演員們的孜孜不倦,還需要燈光、音效等的密切配合?!昂玫囊魳纺芎嫱袘騽夥?,所以我們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時候該給演員什么音樂,又要讓觀眾聽起來很舒服。為了做好這場演出的音效,我最近每天才睡三四個小時。”音響設計師王新亮告訴記者。燈光設計師王浩則說,他調試燈光的目的是為了讓觀眾在看戲的時候忽視燈光的存在,把燈光和戲劇融為一體,因此需要不斷地調試,同時要避免“野光”的影響。
演員化妝全靠自己,不少男演員都沒經驗,就相互化妝,互相學習。
“《原鄉(xiāng)》是講述客家人的故事,因為客家人是從中原遷徙而來,而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原鄉(xiāng),所以取名《原鄉(xiāng)》,也是希望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笨倢а菝泛榻榻B道,為了讓演出更為真實,還特意打造了客家圍龍屋式的劇場,500多㎡的LED屏幕,配以巨型移動機械大門,觀眾席則采用全球首創(chuàng)的360度可旋轉、可推進式技術,能同時容納1500多席,在整個演出過程中,景隨席動、情隨景動,呈現(xiàn)一場融藝術性、震撼性、民族性于一體的視聽盛宴。
姚子青與寶山保衛(wèi)戰(zhàn)的這一幕非常緊湊,演員們需要踏準節(jié)奏、上對電梯,才能準確地出現(xiàn)在規(guī)定的樓層并迅速切換地點。
女演員們在2、3層樓的舞臺上輕松地搖曳身姿,支撐她們只是腳下一根梁臂,靠鐵鞋將她們固定。
據(jù)了解,《原鄉(xiāng)》以客家母親為情感線,依照梅州客家文化歷史為主線,通過客家歷史名人黃遵憲、張弼士、林風眠、李惠堂、姚子青等杰出代表來體現(xiàn)梅州崇文重教、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目前聯(lián)排仍在緊張進行,屆時將上演一場客家文化饕餮盛宴。
視頻/圖片:首席記者 連志城
文字:本報記者 吳麗伶
編輯:楊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