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公布的廣東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優(yōu)秀作品中,梅州有兩部作品獲得殊榮。其中,由梅州市委宣傳部選送的客家山歌劇《春鬧》獲得戲劇類優(yōu)秀作品獎。
這不是《春鬧》的第一次得獎,自2017年首演以來,它還先后獲得了2017客家文化(非遺)藝術周匯演“優(yōu)秀劇目獎”、2018年入選全國優(yōu)秀現(xiàn)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jié)戲曲組一等獎。
《春鬧》劇照。(梅縣區(qū)山歌劇團供圖)
“民眾心中有桿秤,稱天稱地還稱我”…… 這出自客家山歌劇《春鬧》里的一幕戲,該劇由梅縣區(qū)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創(chuàng)排,以扶貧為題材,將地方劇種與時代內容相結合,講述了“90后”主人翁被派駐到貧困地區(qū)“百崗嶺”扶貧,面對復雜的扶貧情況,堅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一件件實事帶領“百崗嶺”逐步脫貧奔康的勵志故事,有著強烈的時代色彩。
《春鬧》劇照。(陳潮華 攝)
“從2017年到現(xiàn)在,我們一共改了三個版本?!闭勂疬@部劇的創(chuàng)作歷程,導演李建生感觸頗多。為讓劇目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主創(chuàng)團隊多次升級打磨劇本,不斷調整細節(jié),豐滿劇中的人物形象,在劇本創(chuàng)作階段便前往梅州梅縣的南口鎮(zhèn)桃寶村、松口鎮(zhèn)七賢村等扶貧第一線,與多位扶貧工作者和村支書展開深入交流學習,并走訪大量村民,獲取了大量第一手素材進行藝術加工,以真實展現(xiàn)鄉(xiāng)村生活。
“我們希望通過以一組各具個性的村民群像和融入民情、民風、民俗等地域特色的山歌劇藝術樣式,塑造樂天可愛的扶貧干部和充滿煙火氣息的村民形象,帶領觀眾思考貧窮背后的原因以及扶貧帶來的變化。” 李建生說道。
每一部優(yōu)秀作品的呈現(xiàn)都離不開臺上每一位演員在臺下的堅守和付出?!洞呼[》的主角,扶貧干部李文浩的飾演者劉謙隆經常排練到腰酸背痛,身上貼著膏藥,而《春鬧》的三次改版也給了他前所未有的壓力?!叭齻€版本的劇情、臺詞都有很大的變動,只能反復去排練,反復磨合,將問題逐一化解?!?劉謙隆表示,扶貧干部李文浩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精神在排練中也給予了他很大鼓舞,伴隨著《春鬧》的不斷修改精煉,他的演技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對山歌劇種的認知也更加深入了。
“《春鬧》所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喜人的,接下來,梅縣區(qū)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還將在演出中不斷打磨提高,把《春鬧》打造成一部經得起時代考驗的精品佳作,同時以客家文化為根,不斷創(chuàng)作客家題材精品?!?梅縣區(qū)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負責人賴瑜明說。
梅州日報記者:黃鈺然
編輯:黃煒明
審核:蔡顏顏